道正网配资,网上配资网,配资公司,配资平台网站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卡車 » 物流 » 正文

車輛運營管理系統缺乏四大關鍵技術

隨著車聯網市場的發展,以蘇州金龍海格G-BOS、宇通安節通為代表的車輛運營管理系統,迅速在全國推廣。與奔馳、斯堪尼亞、曼等著名汽車公司開發的車隊管理系統相比,G-BOS、安節通等系統在功能上基本一致。從這一點看,我國客車企業研發的車輛管理系統已經與國際接軌。但由于發展速度快,許多相關工作沒有跟上,使新生的車輛管理系統面臨不少問題,其中最關鍵的是4大問題。

核心技術缺乏

核心技術缺乏,是我國汽車行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普遍問題,在車輛管理技術上也如此。海格G-BOS軟件的主要合作方是國內一家軟件公司,宇通安捷通的軟件合作方是國際知名的諾基亞西門子通信。東風揚子江城市客車工程研究院院長雷洪均告訴記者:“我國客車企業研發的這些系統,都是在通訊行業已有技術基礎上,結合行業特點進行的集成開發。”也就是說,核心技術沒掌握在客車企業手里。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交通信息中心張為博士告訴記者,目前,我國物聯網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核心技術普遍掌握不足。物聯網技術率先在國外出現,我國一直以跟隨策略發展,技術研發和產業發展都明顯落后于國外。我國物聯網的產業鏈很長,但缺乏核心技術、缺乏龍頭企業,研發和生產基礎薄弱。與之相比,客車行業研發的相關系統的技術水平就更落后了。

因為社會上從事車聯網技術研發的公司眾多,所以當蘇州金龍G-BOS打開市場后,其他企業能夠迅速跟進。在2011年北京客車展上,幾乎所有參展企業都推出了類似產品,使許多參觀者驚呼“沒想到”。同時,參展產品已經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同質化傾向。在這種情況下,掌握核心技術,開發具有自己特色的車聯網技術,成為客車企業的當務之急、生存發展之道。

沒有行業標準

濟南市公共交通總公司是較早大規模應用3G技術的公交企業,該公司副總經理石紹騰對國內各客車企業的車輛管理系統很了解。他告訴記者,國內客車企業在研發相關系統時,沒有統一平臺和接口標準作為參考。缺少標準的后果是各企業在研發時各自為政,開發出的產品五花八門,為售后服務埋下隱患。

重慶交通大學快速巴士研究中心教授王健告訴記者,制定標準,可以讓客車企業研發的系統都使用同一界面,減少客運公司安裝成本,增加系統的靈活性,適應將來的互聯互通。

歐洲對車隊管理系統的應用較早,并制定了相關標準,如《歐洲巴士車隊管理系統標準(2007)》就是在《歐洲車隊管理系統標準(2002)》基礎上,為歐洲巴士制造業在車輛與電子信息系統(車隊管理系統)之間交換信息制定的一個開放的接口標準。

我國臺灣車載通訊產業協會下屬的智能巴士工作小組(IBCS),聯合研華、寶錄電子、新睿信息、鎧應科技、立皓科技、中華電信等公司,共同建立了一套較為完整的車載機行業標準,定名為《營業大客車車載機產業標準》。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多、公路里程長、乘車出行的人多。同時,客車生產企業多,客運企業也多,統一的行業標準更為重要。缺少行業標準的直接后果,就是不同企業開發的車輛管理系統的兼容性出現問題,車聯網越發達,這一問題越嚴重。

責任編輯:
分享到:
 
 

網友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