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正网配资,网上配资网,配资公司,配资平台网站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配件 » 發動機 » 正文

專家呼吁:進一步加大內燃機行業人才培養力度

商用車之家訊:——歡迎到訪!專業商用車網絡媒體為您服務!引領發展,人才為先。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明確,高效率、零排放引領內燃機行業

——歡迎到訪! 專業商用車網絡媒體 為您服務!


引領發展,人才為先。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明確,高效率、零排放引領內燃機行業變革,立足技術和燃料創新,內燃機技術的發展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4月21日——4月24日,第二屆世界內燃機大會在山東濟南召開,大會云集線上線下2000多名專家學者和行業代表,通過搭建無國界無地域壁壘的行業交流平臺,探討內燃機行業未來發展之路,并就進一步加大內燃機人才培養力度達成行業共識。

促進“產學研”鏈合創新

2015年,我國內燃機行業唯一一家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內燃機可靠性國家重點實驗室落戶濰柴,這標志著中國內燃機可靠性技術的研究向更高層次邁進。實驗室自成立以來,始終以攻克內燃機可靠性技術難題為己任,聯合國內外眾多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大力開展技術攻關,推動內燃機可靠性技術創新。

4月23日,第十屆內燃機可靠性技術國際研討會上,山東重工集團董事長,濰柴集團董事長,內燃機可靠性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譚旭光表示:“實驗室現已成為我國內燃機行業凝聚培養創新領軍人才、開展高水平創新合作、產出重大原創成果的重要科技創新基地。未來,將充分發揮“產學研”鏈合創新方面的重要推動作用,攜手行業同仁持續攻關內燃機可靠性基礎研究和共性技術,不斷推動我國和世界內燃機行業高質量發展,為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的實現貢獻更大的力量!”

image.png

內燃機可靠性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譚旭光

近年來,內燃機行業“產學研”鏈合創新給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浙江大學教授俞小莉、上海交通大學研究院石磊也都表示,近年來,高校與企業、研究所的合作增多,并逐漸越來越深入,比如濰柴每年都有相關的研究課題經費支持,大家通過項目的搭建與交流,不斷有新的創意提出,共同促進雙方科研技術創新發展。

采訪中,中國內燃機學會黨委書記兼副理事長、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所長董建福指出:“內燃機行業人才的培養不僅有一個預先投入、長期培養,還有一個通過重大的項目、技術研究或者產品開發過程培養的問題?!?/span>

image.png 

中國內燃機學會黨委書記兼副理事長、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所長董建福

他表示,高校是基礎人才培養的基地和搖籃,同時內燃機行業的高層次人才必須通過產品開發或技術研究工程項目中歷練。因此,著眼于產品和技術的發展,與高校緊密合作,前瞻性地開展專業人才培養與在項目中錘煉高端領軍人才是相輔相成的,人才培養的模式不能一刀切。通過多種渠道、方式培養各層次人才,是謀求長遠發展的“先手棋”,下好這步棋,才能助力人才培養與行業發展一起揚帆遠航。

人才的先期培養任重道遠

無論什么行業,人才的先期培養都應該先于產業的技術和產品儲備,處于產業轉型升級的內燃機行業更是如此。

“行業人才的基地或者搖籃,一定是來自于高校,因為內燃機來講,在機電產品還是最復雜的一類技術和產品,涉及到機、電、業、控,所有技術的本身,現在還有智能化跟這個都有關,要沒有比較系統的專業知識,從事這個行當還是比較吃力的,所以我們要依靠高校源源不斷給我們培養和輸送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高素質的學生?!倍ǜ1硎尽?/span>

內燃機在“30·60雙碳達標”背景下,既面臨巨大挑戰,也存在重要發展機會。中國內燃機學會副理事長、哈爾濱工程大學原校長劉志剛表示,內燃機行業發展路線逐漸明朗,那就是擁抱電氣化。未來,交通運輸類、工程機械類對內燃機人才的需求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對人才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更高、更精、更尖。

image.png

國內燃機學會副理事長、哈爾濱工程大學原校長劉志剛

那么,新形勢下,學校思考到底要讓學生具備什么樣的能力?劉志剛認為,一是培養創新能力,針對全球碳中和發展趨勢,內燃機需要新的燃料和燃燒模式實現更高效和近零排放,內燃機行業能否在擁抱新能源發展道路上實現突破,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二是知識體系的復合化,學生在學好機電學科知識的前提下,還需要儲備控制和信息學科相關知識。這些創新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需要學校重新梳理能源與動力相關學科的知識體系,更新專業教材,授課老師要提前了解并掌握未來前沿技術的發展趨勢,并有意識地將最新技術發展揉到教學過程中。此外導師們要加強與企業、研究機構的合作,讓研究生通過參與前沿課題研究或相關活動實踐去感受內燃機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

image.png

上海交通大學研究院石磊

上海交通大學研究院石磊也認為,大學對行業發展的變化更加敏感。從行業全局來看,學校在很多年前就已經開始做轉變了,上海交通大學目前已經達成兩個方向:一是深入基礎研究,包括基礎力學、基礎燃燒等,學校的基礎燃燒研究項目在國內外取得豐碩的成果;第二是追新,教研內容面向未來,包括新能源、人工智能、智能駕駛、智能運維技術等前沿先進技術,老師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和積累,以便更好地教學。

從某種程度來講,“兩碳”目標的明確,為內燃機行業的發展賦予了新的內涵,也增添了行業從業人員的自信。面向未來,內燃機是一款復合型產品,內燃機技術的轉型升級要從全產業鏈和全生命周期兩個維度出發,對人才能力有了新的要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內燃機人才培養任重而道遠。


版權聲明:此文源自商用車之家原創  ,如需轉載請尊重版權并保留出處。內容若存有質量疑問請立即與本網聯系,商用車之家將盡快處理并予以回應。 


責任編輯:
分享到:
 
關鍵詞: 濰柴動力
 

網友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